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改土施肥:為土壤障礙尋求出路
土壤障礙問題近年進入公眾視野,因其嚴重影響農業效益,令當今農人大傷腦筋。那么,土壤障礙是怎么產生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今天,本版請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清,概略講解他帶領果類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摸索出的改土施肥及套餐施肥等方法,今后還將成系列介紹,望對田間生產者有所裨益。
影響作物生長的外界因素中,氣候與土壤類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土壤供肥能力與土壤微生物活性,可以通過合理的農藝措施,尤其是科學的灌溉施肥方式來調節。
第一招:改土施肥通過施肥進行改土是關鍵
在農業生產中,由于化肥的過量施用與單一化的種植結構等,使得我國土壤酸化、鹽漬化與生物學障礙問題日漸凸顯,并開始被人們所關注。這些障礙土壤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由于土壤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的改變,從而抑制了作物根系的生長,影響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降低其養分利用效率。因此,必須采用合理、高效技術對這些障礙土壤進行改良。
不同障礙土壤類型所選用的改土措施不同,在生產中我們需要根據障礙土壤類型與生產特性合理選擇,具體選擇可參見表1。
在生產中,基肥應更多依賴有機肥,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與土壤的微生態環境,以促進作物根系的健康發育。然而,不同類別的基肥產品其特性不同,因此合理選擇施用有機肥與土壤改良劑產品是改土培肥之關鍵。詳見表2。
第二招:套餐施肥改土基肥+營養型追肥/功能型追肥
近年來,隨著新型肥料產業的迅猛發展,市場上的肥料產品琳瑯滿目,很多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難以結合作物的生產實況而合理選擇作物真正需要的
肥料產品,導致農戶步入“選肥難、用肥難”窘境。因此,以“改土培肥、配方施肥、增產優質”為目標的套餐施肥是當前與未來農業高效生產的關鍵。套餐施肥是指滿足作物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條件下土壤改良、平衡營養和省力化施肥需要而設計的系列新型肥料組合和配套施用技術。
套餐施肥原則:一是結合區域土壤特征與作物施肥歷史,科學改土與培肥;二是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養分需求規律,選擇合理的營養型追肥產品;三是結合作物生產上常見的障礙問題,選擇功能型追肥產品;四是結合作物的栽培與灌溉模式,控制化肥用量,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精準施肥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實現“改土基肥+營養型追肥/功能型追肥”相結合的套餐施肥模式。
實例:設施番茄高肥力老菜地套餐施肥方案
設施品種日光溫室越冬長茬番茄栽培地區京郊種植長于5年的高等肥力老菜地
灌溉模式溝灌。定植水灌水量控制在30~40方/畝,定植后一周左右及時灌水,促進緩苗,灌水量為13~15方/畝,待第一穗果長至“乒乓球”大小時再開始進行灌水施肥,進入12月之前,灌水量13~15方/畝/次,灌水間隔在5~7天;12月份至來年2月份,灌水量為20~25方/畝/次,灌水間隔在15~20天,如遇極端氣候,可根據天氣情況調節灌水;3月份之后,灌水量15~20方/畝/次,灌水間隔在5~7天。
目標產量10~15噸/畝
養分推薦數量N25~35千克/畝、P2O510~11千克/畝、K2O35~50千克/畝
基肥施用管理3~4方/畝糞肥或堆肥,同時可施100千克/畝的生物有機肥。
追肥施用管理養分追肥總量為30~50千克/畝。一般按照氮素分配比例為苗期4%、開花坐果期15%、結果初期25%、結果盛期45%、結果末期11%進行分期調控。溝灌條件下日光溫室越冬長茬番茄優化推薦施肥詳見表3。
葉面施肥管理花朵形成開始以葉面噴施方式補充鈣肥,每次間隔15天,噴施3~4次;在花蕾期、花期和幼果期葉面噴施硼肥2~3次;在開花期到果實膨大前,葉面噴施鎂肥2~3次。